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美] 文卡特希·那拉亚那穆提
近代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一部持续的科技革命史。在科学技术加速涌现、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科技创新不仅是第一生产力,更是国家战略性力量。然而,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人类活动。如何构建研究创新生态,如何领导卓越研究机构,如何培育杰出研究人才,如何激发科技创新潜力,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无疑是世界的标杆。 本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文卡特希·那拉亚那穆提院士和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杰出科学家杰夫里·颐年·曹的力作。两位作者基于他们几十年的丰富科研实践和研究机构管理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深刻体会和研究思考,撰写了这本书。本书通过对历史上大量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和技术进步实例的分析,从多学科视角(科技史、科技哲学、科研政策与管理、进化生物学、复杂性科学、物理科学、经济科学等)对研究与创新的内在机理进行了深入科学的阐述。 二战后,美国一份知名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奠定了美国国家科技发展体系,但也导致一些错误观念广泛流传。本书纠正了这些错误观念,深入分析了科技革命的本源以及研究的本质,全面揭示了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协同进化的共生本质,以范式为介导催生知识的巩固和颠覆的知识进化模式,以及知识进化的六种机制。对这些本质与特性的深入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卓越的研究和创新。基于此,本书提出了面向未来高效研究与创新的整体思路,围绕研究机构、生态、文化、组织、机制、资金、资源、人才、领域等方面提出了适用于各种类型研究机构的三大指导原则。
科技革命的本源:如何培育卓越研究和创新
作者:凯西·伦岑布林克
“阅读曾不止一次拯救过我,陪伴我度过每一段艰难的时光。” “除了我父母,大多数人总在告诫我哪些事我不能做。相反,书籍却驱使我向前。从不设限。” “每本书都承载着一段记忆。把一本书捧在手中,你不仅能读到书中的文字,也能零星地瞥见从前读这本书的自己。展望未来——且让我从回忆中暂且抽身,把目光投向前方——我知道自己依然会不断地阅读,在书页间寻获巨大的慰藉与乐趣。” 自打能记事起,凯西·伦岑布林克便一次次在阅读中寻求慰藉与快乐。一路走来,她总有书本相伴,年幼时,她很自然而然爱上了读书;在迷茫的青春期,阅读陪她度过了很多煎熬的日子;大学毕业后,她走了不少弯路,最终还是开启了同书打交道的职业生涯,先是在书店里供职多年,后来又在《书商》杂志当编辑,再后来则加入了与书有关的公益组织,直到最后成为作家,写出这样一部动人的作品。阅读为她照亮了一条明路;无论未来如何,书本永远会给她带来帮助。 这是一本动人、有趣且悦人的作品,记录了书籍何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其中还穿插着一份份主题推荐书单,这些书单曾见证了一位资深书迷的喜怒哀乐,而这位资深书迷希望它们也能给你带来启迪与乐趣。 若你喜欢书,若你在人生的困难时期需要陪伴,若你只是想被一个善良、睿智、风趣、慷慨、敏锐且深刻的作家牵着手,那么这本书便是为你准备的。 ——伊丽莎白·戴(作家、记者、播客主理人)
亲爱的读者
作者:彼得·埃尔伯
自由写作是一种随心所欲的写作方式,它要求你将脑海中浮现的语句不假思索地写下来,是将文字写在纸上最简单的方法: 如果你时间有限,那么就将一半时间用来自由写作,另一半时间用来整理、修改你的文章; 如果你时间充裕,但脑中毫无头绪或头绪太多无从下笔,那么你可以通过自由写作收集或集中想法,随后再自由写作完成初稿,然后再修改。 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你获得理想的作品。 只要按照这些方法勤加练习,人人都将拥有让思想跃然纸上的能力。 作者彼得·埃尔伯是自由写作法**的倡导者和实践先驱,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写作与教学经验,与读者分享了毫无灵感或陷入瓶颈时如何高效完成文章。首先,自由而不加批判地写作,这样你就会产生很多的词语和想法,而不必担心这些内容是否优秀;然后,回过头来,采取一种批判性的心态,细细打磨你所写的东西——留下好的内容,扔掉不好的内容,把剩下的内容塑造成有力量的作品。 基于自由写作法,围绕写作与修改这两个步骤,作者详细介绍了八种写作方法、六种修改技巧,辩证地分析了写作过程中创造与批判的关系,就如何应对这种复杂关系给出了深思熟虑的写作建议,并强调了如何利用读者反馈来使作品更有吸引力,让读者产生体验感和共鸣。 本书是一本经典写作手册,在美国的各种写作训练班中被作为教材使用,适合各类需要写作的人。从学生到教师,从科研人员、小说作者到诗人,人人都能从中获得益处。
《自由写作法》经典写作手册
首页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