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堆儿服务号
书堆儿App

新书推荐

作者:黄永玉(1924—2023)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是画家、作家黄永玉的自传体长河小说。作者少小离家,一生漂泊,本书的创作源于他深刻的故乡记忆和生命体验。《朱雀城》以少年“张序子”(作者化身)的成长为主线,以恣肆磅礴的笔力生动描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朱雀城的历史生活画卷,以及活跃其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文人、商贾、手艺人、军人等等,一幅血色与诗意交织的湘西民俗长卷缓缓铺开,复活了一座充满野性生命力的湘西边城。 黄永玉以画家之眼建构文学时空,其文字如水墨铺陈。他打破线性叙事,让故事在街巷间自然生长。小说如《清明上河图》般容纳了贩夫走卒、学究兵痞等数百个草莽人物。作品语言更显湘西魂魄,方言俚语与文人雅言激烈碰撞,黄永玉以刀刻斧凿般的精准文字,写尽边城人的生存哲学。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不仅是个人记忆的重构,更是对湘西文化基因的抢救性书写。黄永玉以八旬之龄回望故土,笔端既饱含赤子的炽热,又透着画家的冷峻。《朱雀城》在野性叙事中矗立起中国乡土文学的精神地标。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动笔,历经岁月动荡,几次停辍,至作者85岁始得以续写。《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全系列共分三部,分别为第一部《朱雀城》(上、中、下),第二部《八年》(上、中、下),第三部《走读》(上、下)。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作者:吴琪
吴谢宇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刑事案件。2015年7月,时年21岁的北京大学学生吴谢宇在家中杀害母亲谢天琴,制造母亲陪同其出国留学的假象,骗取亲友144万元用于挥霍,购买十余张身份证件隐匿身份逃亡,直到2019年4月在重庆机场被捕。法院审理认定其作案前精心预谋,手段极其残忍,严重违背人伦道德,最终以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于2024年1月被执行死刑。 在2016年、2019年、2022年、2023年这几个与吴谢宇案有关的不同时间节点,《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都进行了追踪、采访和调查。《人性的深渊:吴谢宇案》一书正是在这组封面报道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记者吴琪、王珊围绕家庭、友人、学校、法庭等社会关系网络走访、调查,先后联系了上百位采访对象,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并借助吴谢宇的狱中自述、书信、法庭供词等,还原了大量细节,写就了这部以吴谢宇案为切入点的深度纪实作品。 本书不仅是对吴谢宇案翔实、深入的全程报道,还尝试从时间维度梳理一个家庭、两大家族、几代人的成长历程和家族历史,探究案件背后的复杂动因与症结,挖掘悲剧发生的根源,引发读者对人性、伦理与教育的反思,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非虚构纪实力作。
人性的深渊:吴谢宇案
作者:王笛
历史学家王笛的新著《中国记事(1912—1928)》,挖掘来华西方人的记录,以宏大的视野兼及微观的故事展示了辛亥革命、签订《二十一条》、袁世凯称帝、中国参加一战、新文化运动、中国参加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爆发等重大事件,还以五四运动为开端,叙述了中国积极参与华盛顿会议、致力于完成巴黎和会未竟事业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许多中国留学生前往西方,寻求新知以探索国家的未来。燕京大学的创办则成为了这一时期教育的奇迹,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五卅运动前后,中国青年积极投身于社会运动,推动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的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思想也在中国逐渐传播,成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些转折年代的大事件和个人故事,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乃至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书中所引用的资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西方媒体对中国事务的看法。这些资料不仅来自像《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这些主流媒体,也包括了当时许多其他报刊上关于中国的文章,不分背景、政治观点的多视角的资料。在中国的西方外交官、记者、作家、学者、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阿班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书中配有48幅珍贵的图片,从视觉上把读者带回历史现场。 当我们穿行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中国一些重大问题的深入关注。他对这些宏大问题的讨论,基于细腻的文献分析、生动的故事讲述和杰出的历史综合能力,揭示了这段 波澜壮阔、色彩缤纷且引人深省的历史。
中国记事(1912—1928)
作者:保罗•乔尔达诺
《塔斯马尼亚》是意大利作家、斯特雷加文学奖得主保罗▪乔尔达诺出版于2022年的长篇小说。 这是一部丰富而深刻的长篇小说,它跟随主人公行走在意大利罗马街头、法国巴黎的气候峰会、日本的广岛与长崎,甚至遥远的瓜德罗普岛,与气象学家、物理学家、记者和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对话,试图展现当下世界的复杂性、当代人的精神危机,探察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危险未来,是一部具有现实关怀和话题意义的文学作品,被媒体盛赞为“一部真正属于我们时代的小说”,获得2023年法国安德烈•马尔罗文学奖。 这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小说,我们恐惧和渴望的未来。小说带有强烈的自传色彩,主人公同乔尔达诺一样,是一名专注而富有活力的作家,物理学知识背景让他以为科学会给他所有答案,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妻子洛伦扎放弃继续为生育努力,他们的夫妻生活在分崩离析,他因而把精力投入到新作品——对气候问题和原子弹爆炸的研究,这种日益增长的痴迷将带他去欧洲各地的城市,最终去到日本,在这段“游牧”生活中,他目睹了好朋友朱利奥在离婚后被夺走儿子的痛苦,新结交的气候学家朋友诺维利因为关于女性话题的不当发言经历一场社会性死亡,还有萍水相逢的女记者库尔齐雅,奔走在一个又一个恐怖袭击现场采访,不时精神崩溃……
塔斯马尼亚 [Tasmania]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